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”。我們要樹立大衛生、大健康的觀念,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,健全預警響應機制,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,織密防護網、筑牢筑實隔離墻, “數字技術”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,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了新的有力保障。
新常態下貫徹新發展理念,發展“數字經濟”必將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騰飛插上“數字化”翅膀。應該說,桐城一直非常重視并持續加強衛生健康事業信息化建設,目前已在三個方面取得了喜人進展。
一是醫療項目實現了“云服務”。通過“互聯網+智慧醫療項目”,桐城衛生信息系統在安慶市第一個實現“云部署”,我市計劃用2-3年時間建成“醫療云中心”,實現醫療資源、健康檔案和健康管理在線“云服務”。
二是管理平臺實現了“信息化”。市、鎮、村“三級”公共衛生管理平臺逐層搭建起來,先后建成了HIS、電子病歷、醫共體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統;在市醫院、市中醫院開通了“銀醫通”,可以24小時提供發卡、掛號、繳費、查詢自助式服務,微信、支付寶、銀行POS機也應用到各基層醫療機構,就診、充值、退費更加快捷高效;遠程心電會診、遠程影像診斷更加惠民利民。
三是公衛服務實現了“數字化”。2019年7月,桐城啟動了“兩卡制”項目,醫務人員帶著平板上門開展公共衛生、婦幼保健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讓數據多跑路、群眾少跑路。2020年初,我市啟動了“智醫助理”項目,實現了身份認證、信息查詢、費用支付“一卡通”式服務;醫保電子憑證順利對接,通過HIS系統即可實現掃碼掛號和醫保支付。
黨的十九大提出的“實施健康中國戰略”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出發,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。在充滿變數的“互聯網+”時代,我們將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,抓緊補短板、堵漏洞、強弱項,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,通過“云服務”“兩卡制”“銀醫通”“智醫助理”等一系列措施,把現代化計算機技術、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,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解決群眾“看病難、看病貴”等問題:一是讓病人能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診;二是促進醫生診斷準確率大幅度提高;三是健全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;四是完善疫情防控信息資源庫;五是利用“互聯網+”,真正實現醫療資源共享。通過這些手段,助推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實施,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快捷、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