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個根莖已經成活了,明年就是三個,后年就是九個。”在新渡鎮楊樹店村蔣屋組白芨地里,陳斌用手刨出一棵白芨的根莖。這種白芨叫三叉白芨,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藥材,廣泛用于美容產品中。“搗碎了,取汁液敷在臉上,就是純天然的面膜。市場上非常吃香。”
陳斌癡迷于中藥材已經三年了。雖然還沒有明顯的產出,但無異于金子埋在土里,只需等待時日。
今年55歲的陳斌2017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。其子在部隊服役10余年,女兒已出嫁,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,因為愛人患類風濕病,臥床整整10年,久而久之,家里入不敷出。以前在外務工的陳斌只能回鄉,伺候妻子日常起居,直到今年4月痛失妻子。
陳斌與中藥材結緣是兒子牽的線。兒子有一戰友是太湖縣人,太湖的中藥材生產基地有規模,銷售渠道通暢。陳斌聽從兒子的建議,到太湖考察,引種了4分地白芨。他一下子愛上了中藥材種植,時時琢磨鉆研,漸有所獲。他找車子拖來沙子,改良土壤,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搞起了試驗。“這種藥材喜歡沙子地,喜旱不喜澇。”陳斌逐漸掌握了三叉白芨的特性,自己育種,又改良了自家三畝田地、租了鄰居家的幾畝田地,種上了10畝白芨。
陳斌所在的村民組多是黃泥土壤,不適合種白芨。今年,他在村兩委的支持下,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,投資4萬元,到5公里外的姚坂村和青草鎮的永慶村流轉了50畝沙子地。今年春天已經栽種了10余畝,育苗80萬株。剩下的40畝目前正在整地,秋栽馬上就要開始了。
白芨在春秋兩季種植,育種只要溫度濕度適合都可以。陳斌在后院里搭了大棚,育了足夠的苗兒。據陳斌介紹,白芨的銷路主要是韓國、日本,今年受疫情影響,出口受阻。他說:等待時機成熟,再收割,白芨長在地里仍在成長、在拔節。
陳斌與兒子戰友父子倆成了好朋友,雙方經常走動,學習觀摩。目前他以種植三叉白芨為主,兼帶石斛、黃精、七葉一枝花等。“這些年捆住了手腳,現在出門一把鎖,沒有了后顧之憂。年齡不算大,就放膽干一場唄。”陳斌笑著說。
陳斌當了2年的貧困戶,2019年脫貧。“兒子退伍后,若想接手就更好,上陣父子兵。若不想接手,我也還能干個十年、八年的。”
陳斌家的中藥材施的都是農家肥,人工拔草。據楊樹店村扶貧專干劉杰介紹:“陳斌的白芨種植年帶動務工100余人次,等50畝地全部種上后,務工帶動能力更強。”
眼下,陳斌正信心滿滿奔著小康生活,不僅自己要致富,還要帶動鄉親們掙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