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宗誠是
桐城派后期的一位重要作家。曾國藩禮聘他為幕府,他謝絕了。后來,曾國藩來安慶,召他修《兩江忠義錄》,他卻答應了。書成,大受曾國藩賞識。不久,曾國藩移督直隸,奏薦方宗誠為棗強縣令。
方宗誠當了十年棗強縣令,政聲頗佳,后任總督李鴻章也夸獎他。卸任回家,屬吏和百姓夾道相送,只見他除了四大挑子書外,什幺也沒有,真可謂兩袖清風。
回到家里,兒子守彝替他整理書籍,發現在父親的文稿里,夾著許多金銀薄片,大驚失色。方宗誠頓時滿臉愧色。兒子一再詰問,他竟半天支吾不出一句話。他見兒子望著那些金銀薄片在傷心地落淚,只好說出事情的原委。那全是屬吏和好友為他卸任離別時送的禮品,他本不想收,但盛情難卻,再說為官俸祿除了養家煳口,全用于接濟當地的一些窮學生,身五分文積蓄,而自己所寫的《俟命錄》、《志學錄》等幾十卷,都無錢刻版刊印。他對兒子說:“為父做官十年,未曾貪污半點錢財。這些銀兩都是朋友臨別贈送的,我想用作印書的費用。”守彝聽了,說:“父親差矣。為官一任,富在一方。用受禮金銀來印自己的道德文章,不僅使文章黯然失色,而且污染銅臭味,兒子今后還能讀父親的文章幺?請父親三思而行!”
聽了兒子的話,方宗誠幡然醒悟,連忙問兒子這些金銀怎幺處置?守彝果斷地說:“父親有志興學,培養
人才,何不送回棗強,助資辦學!”方宗誠凝視兒子,欣喜地說:“方氏后繼有人,護:清門’之家風有望矣!”??此事是我的老師吳孟復先生對我說的,馬其昶的《耆舊傳》未載,今特補敘一筆,不僅無損方宗誠,且有益于今世,我以為。 (楊懷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