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可真是好日子,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當上了股東,年年還可以享受分紅。”家住龍眠街道長生社區貧困戶張文強領到股權證書喜笑顏開的說道,“我家4口人,分得4股,每年可得股金2477.4元,不僅如此,我還可以在家門口上班,月月拿工資呢。”
9月26日上午,該社區舉行資產收益分紅股權證發放現場會,和張文強一樣領到紅彤彤的股權證書的還有18戶貧困戶。大家紛紛感嘆著“生活是越過越好了,以后的日子更有奔頭了”。
資產收益型扶貧是一種新的扶貧模式,通過扶貧資金入股項目,讓扶貧資金變成項目股金,讓貧困戶變成股東、參與分紅,調動各方投身脫貧攻堅的積極性,實現“造血式”扶貧。“為確保扶貧資金注入的項目具有必需性、可行性、安全性和保障性,我們在反復調研和論證后,最終利用省級150萬元的財政資金在長生社區月山組建成一個扶貧標準化車間。”據分工聯系該社區的龍眠街道干部介紹道。
為盡早發揮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項目效益,項目建成后,龍眠街道第一時間在省農交所平臺掛網招租,標準化車間被桐城一家包裝企業選中,每年租金9.6萬元。目前長生社區已與該企業簽訂資產認定協議,明確產權和分紅比例,收益主要用于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。
貧困戶變身“股東”,這只是第一步。貧困戶們在獲取分紅的同時,該街道還鼓勵他們在經營主體務工,就地就近就業創業,確保真正實現共同致富、永久脫貧。該街道和社區也將科學管理社區的“資金、資產和資源”,構建扶貧項目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,讓扶貧產業的紅利惠及更多的困難群體,提升群眾幸福指數。